网站首页

    媒体关注

    当前位置 : 
    网站首页 > 正文

    钱江晚报、潮新闻:浙中医大留小忠师承实验班:大学生拜名医为师,耳濡目染中承教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时间 : 2023-05-19

    F39C6

    1DDB75

    原文链接:

    钱江晚报:http://act.thehour.cn/epaper/page/2023-05-19/88

    潮新闻:https://tianmunews.com/news.html?id=2474388

    原文如下:

    浙中医大留小忠师承实验班:大学生拜名医为师,耳濡目染中承教

    一年只休息7天,日复一日研读医学典籍,进行呼吸法、指力等训练,开展涵盖脉理、望诊(手、面、舌)、针灸、艾灸、推拿、汤药等方面的中医理论与实践学习……这样艰苦的求学生活,林修齐已经坚持了近两年。

    2021年,浙江中医药大学引进民间中医名师留小忠为特聘教授,设立“留小忠师承实验班”(以下简称实验班),深化师承教育改革探索。

    “扁鹊师从长桑君,张仲景师从张伯祖,李东垣师从张元素等,所谓‘古之学者必有师’。”林修齐说,“我们实验班的17位同学是幸运的,留老师手把手、面对面地指导望闻问切、针灸推拿、临证问诊,实现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快速成长。”

   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,如同林修齐一般求知若渴的青年越来越多。上周六,第二届留小忠师承实验班开班仪式,吸引了大量学生报名参与遴选。

    那么,为何进行这样的师承教育试点和教学改革?中医药师承教育,到底师承什么,怎么师承?我们前去一探究竟。


    师授徒承,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

    一根银针、一把草药、一个手法、一柱艾灸……便能解决很多常见病,甚至是疑难病。中医药蕴含着不少绝技,过去曾靠师徒口传心授、代代传承。

    现如今,在人才培养机制上,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,把老中医的老手艺传承发展下去?近年来,高校开展师承教育试点的呼声日渐增多。

    “从新生开始,加强师承教育,使我们的人才培养,更符合中医药学生发展的规律。”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表示,学校将中医传统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机融合,推行了全员全程中医师承教育改革,而设立“留小忠师承实验班”更是一次师承教育探索。

    传统的师承教育中,教者言传身教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;学者侍诊于师,耳闻目染。师授徒承,留小忠教授对这类教育方式并不陌生,“我自己也是一名师承教育的获益者,从小接受父辈师承教育,才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。”

    留小忠教授认为,自古以来,中医师承教育就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。“师承,承的其实是一种看不见、摸不着的中医精神和思想内核。我始终觉得,师承是我们与先辈‘对话’的一种方式,也是千百年来中医人走过的学医之路。在一次次‘对话’中,才能领悟大医精诚、止于至善的精神内核,中医药殿堂的大门才会向我们开启。”


    守正创新,独具古中医特色的实践训练

    实验班开起来了,师承教育怎么开展?

    留小忠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既要守正,也要创新,这两件事,我们都要做好。”

    平日里,留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,熟读经典与临证问诊必须两不误,一些看似“简单而枯燥”的训练要不断练,“有些苦是一定要吃的,现在的孩子都聪明,我挑学生,更看重人品,以及吃苦耐劳的品性。精湛的医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习得,必须肯下苦功,摒弃杂念,安神定志,沉下心来研习技术,学医一定要百分百地投入。”

    实验班的严苛程度,从班级人数变化上就能看出一二。这个班创新了学生选拔方式,打破专业限制,首届班级最初有近千名学生报名参选,初选、笔试、面谈三个遴选环节后留下71人,学习过程中又不断考核淘汰,两年后只剩17人。

    此外,实验班的学习方式很独特,强化独具古中医特色的灯芯草把脉、打坐、呼吸法、指力等训练。

    现场,6名学生并坐一排,通过按住漂浮在油上的灯芯草进行练习,以此来提高切脉的指力、稳定性,这是“灯芯草切脉训练”。

    学生程倩倩对记者说:“漂浮在油上的灯芯草很轻很滑,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三个手指排成一线,不能让手指碰到油,也不能让灯芯草飘走。刚开始练,手都会抖,心也会烦躁起来,静心反复练,切脉的稳定性有了明显提升。”

    同个教室里,放着四个蓝色的大水桶,里面装满清水,水上漂浮着葫芦瓜,同学们拿着一根细如发丝的针灸,对葫芦瓜进行扎针练习,这是“葫芦瓜扎针训练”。记者动手尝试了一下,针扎下去,葫芦很容易漂动,想扎进去非常难,需要注意力和定力十分集中。

    经过两年潜心学习,对于这些训练,首届实验班同学已经驾轻就熟,脉诊、灸法、针刺技术基本功扎实。同学们说,在面对面的师承教育中,他们一点一滴提高着自己的技能和水平。


    成效初显,令人称奇的望闻问切准确率

    “当医生,就要努力当会看病、看好病的医生,只有你们拼命学,才能把中医救命的技术传承下去。我最高兴的事,就是有一天你们的医术能超过我。”

    “提升能力很重要,离开检测机器,只通过望闻问切,你们要有能力临证问诊。但同时,你们更要有涵养品行,学习中医药首在爱国,要孝顺长辈,有决心,有医德,做到大医精诚,仁心仁术。”

    听着师傅的谆谆教诲,实验班的徒弟们也很争气,寒暑假、节假日,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,他们都紧跟留老师学习脉理知识,把脉、艾灸、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,并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。

    课堂上,为了检验学习成果,在留老师的指导下,有同学正在给一位男士开展艾灸、针灸等实践训练。另一边,还有同学为几位志愿者“病人”切脉,准确率令人称奇,“他们切脉很准,结果和我的体检报告基本一致。”

    “刚开始我对中医的疗效也半信半疑。但经过留医生的调理,我的身体状况不断好转,渐渐对中医关注起来。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,早日成才。”其中一位志愿者吉女士对记者说,这一年来,她感受到同学们的快速成长,“刚开始,他们把脉不太自信,很多时候要向留医生请教,现在不管是把脉还是针灸或艾灸,进步很快,效果很好。”

    目前,首届实验班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脉诊辨别五脏六腑及机体健康状况,并在留小忠教授指导下开展针灸、艾灸等养生保健活动。

    刚开班的第二届实验班同学们,更多的则是兴奋和期盼。学生陈子安表示,将珍惜学习机会,背诵古书,研读医案,重视医德修养,不辜负老师的培养。

   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表示,创新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和路径,是学校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重要抓手。“留小忠师承实验班”开设近两年来,成效显著,下一步将总结经验,并积极做好推广,努力打造中医师承教育的浙江样板。

    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(310053)

    校办电话: 0571-86633177 传真:0571-86613500 

    浙ICP备05040830号-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

    Copyright ©1959-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  


    • 企业微信号
    • 官方微博
    • 官方微信

    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    邮编:310053

    校办电话:0571-86633077 ,0571-86633177

    传真:0571-86613500

    Copyright © 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

    浙ICP备05040830号-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